•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服务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春季花粉过敏人士安全驾车指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2 14:36:52   浏览次数:2  发布人:1900****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回暖,晴朗干燥的天气下,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也随之活跃,全国多地正处于花粉过敏高发时期。对于驾驶人来说,过敏季会遇到哪些安全隐患呢?尤其是对患有过敏症状的驾驶人来说,开车出行需要注意什么?一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病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类型。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回暖,晴朗干燥的天气下,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也随之活跃,全国多地正处于花粉过敏高发时期。对于驾驶人来说,过敏季会遇到哪些安全隐患呢?尤其是对患有过敏症状的驾驶人来说,开车出行需要注意什么?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病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类型。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统计,全球过敏性疾病的总发病率高达22%,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过敏性疾病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显示,中国约有40%的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过敏性疾病群体不断扩大。

    春季花粉过敏时间一般从3月中下旬开始,可持续到5月中下旬结束,秋季花粉过敏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据统计,在花粉传播期,花粉过敏患者占过敏总人数的32.3%。花粉过敏元凶不是“花”,而是圆柏、杨树、柳树、榆树、桑树以及蒿草等绿色植物所产生的风媒植物花粉,其花粉颗粒相对较小、质量轻,被风吹后在空气中大量飘浮,易致敏。这些树木植物不仅遍布于公园和居民区,也大量存在于郊外、绿化防护建设,特别是圆柏,因其释放出大量花粉,被风吹后在空气中飘浮,又不易被察觉 ,号称早春过敏最大“元凶”。即使花粉浓度较低的时候,也可能在雾霾天气形成生物气溶胶,再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等各种疾病。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 以及非本地植被引入影响 ,导致植被生存期和授粉期趋于延长,花粉产量更大、浓度增加,其中温度是影响空气中花粉浓度最为显著的气象因素 。今年3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相关监测和数据显示,部分地区今年的花粉季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 。过早、过长的过敏季也意味着过敏症状出现更早,结束更晚,症状更严重。

    表1 过敏原类型及常见致敏物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过敏状态驾车安全风险

    过敏状态驾车存在哪些风险?下面从过敏反应、药物反应和应激反应三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过敏反应

    1.过敏性结膜炎发作干扰驾驶视线

    眼睛瘙痒,分散注意。过敏性结膜炎堪称“眼睛的酷刑”。开车时眼睛受到过敏原刺激后,主要表现为眼睛瘙痒,甚至奇痒难耐,频繁想揉眼睛、不停眨眼,但越揉越痒,还分散驾驶人注意力。高速行车状态下,在驾驶人揉眼的瞬间,视线从前方道路移开,随即车辆可能偏离原本行驶车道,甚至引发操作失控、车辆碰撞事故。

    视野模糊,妨碍观察。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常伴有眼周发红肿胀、分泌物增加、流泪等症状,以及有异物、干涩、刺痛、灼热等感受,使驾驶人视线遮挡,进而引起视物不清,短暂性视野模糊,严重妨碍行车观察和对周围车辆、道路环境的感知判断。尤其叠加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症状后,驾驶人鼻涕眼泪俱下,以及拿纸巾、擦拭分泌物等危险动作,导致分心驾驶。

    畏光怕风,开车闭眼。光线及风会加重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刺激,出现迎风流泪、畏光的反应。驾车时,在遇有阳光照射、驶出隧道、夜间行驶以及车内外空气风流等情形时,出现眼痛不适、频繁眨眼、不自觉闭眼行为,此时车辆会 陷入短时间盲驾状态,极易导致失控、碰撞事故。

    2.过敏性鼻炎引发驾驶人注意力与反应速度下降

    当前,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增长明显 ,患者规模超过2.5亿 。过敏性鼻炎不仅会影响正常呼吸,还可能干扰日常活动和夜间休息,对驾驶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鼻痒流涕,反应力下降。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伴有鼻塞、鼻痒、以及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通常还会合并过敏性哮喘等并发症。相关研究证实,过敏性鼻炎会对患者的记忆、推理、计算等认知功能带来负面影响。驾车时,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对车速、车距、交通信号灯复杂信息处理效率降低,对道路潜在危险识别和感知能力下降,延长紧急制动反应时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睡眠障碍,疲劳驾驶。超半数以上成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因夜间鼻塞、呼吸不畅导致睡眠障碍,次日易出现嗜睡、头痛、乏力、精神萎靡等日间功能障碍。休息不充足情况下驾车,会加剧疲劳驾驶风险,导致驾驶人对道路环境变化反应不及时,诱发交通事故。

    情绪波动,危险驾驶行为增加。过敏性鼻炎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需要经常面临擤鼻涕等不便情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容易引发情绪不稳定、烦躁、焦虑、易怒、行动迟缓等负面情绪状态。驾驶人在情绪不稳定状态下,更易发生超速、闯红灯、违法停车等危险行为,以及鸣喇叭频率增加,人行横道前减速让行频率减少等行为。

    3.皮肤过敏影响驾驶操作

    开车挠痒,引发连锁危险。过敏性皮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皮肤及黏膜发生红斑、丘疹、水疱、大疱、肿胀等症状,自觉明显瘙痒。驾车时,为缓解皮肤瘙痒,驾驶人可能出现低头抓痒,注意力分散,视线瞬间偏离,引发车辆压线、偏离车道、碰撞周围车辆风险,以及一只手离开方向盘抓痒、侧身挠痒、解开安全带挠痒等危险行为,导致身体动作幅度过大影响稳定性,引发踏板误踩、遇紧急情况下未能及时接管方向盘、以及碰撞、侧翻等连锁反应。

    (二)药物反应

    警惕“药驾” 威胁安全。过敏性疾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很多患者需要服用抗过敏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敏反应的抗组胺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刺激作用,尤其是服用镇静类抗组胺药后(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第一代抗组胺药)可能表现出幻觉、嗜睡、警觉性下降、视力模糊以及烦躁不安、紧张、失眠等不良反应。对照实验研究显示,服用抗组胺药后(右旋马来酸氯苯那敏),驾驶人大脑初级视觉皮质层和负责信息处理的顶叶部分功能受到抑制,即使没有感觉困倦,但驾驶控制能力明显下降,出现“蛇形”等偏离车道驾驶概率是未服药组的2.46倍。

    (三)应激反应

    打喷嚏是一种去除鼻腔异物的保护性反射。过敏原进入鼻孔刺激鼻黏膜内的神经末梢,使之经过三叉神经发送信号到大脑的嚏喷中枢,经过深吸气后迅速闭合声门,随后通过鼻腔和口腔迅速排出空气,产生喷嚏(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打喷嚏导致的气流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167公里,约46米/秒)。开车时打喷嚏会导致驾驶人车辆瞬间进入盲驾状态,引发事故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能闭眼,看不见道路情况

    人在打喷嚏时闭眼是一种自然的防御机制,保护眼球避免喷嚏气流的冲击、更好控制身体平衡,也防止喷嚏中的异物带入眼睛。当驾驶人打喷嚏时,以60km/h的车速计算,那么每闭眼1秒钟,车辆盲开约17m。

    2.打喷嚏或将引起听力下降

    打喷嚏的震动可传导至中耳,受强烈的气流和压力冲击,可能引发中耳内听小骨 、鼓膜破裂等风险,影响正常的传音功能,产生听力下降 、耳鸣、耳痛症状。驾车过程中打喷嚏,可能引发驾驶人短时间内听不到声音,无法有效通过听觉辨别车辆以及交通环境声音信号。

    3.头部及肢体收紧,触发错误操作

    在打喷嚏的瞬间,全身肌肉同时收缩,胸腔会产生巨大压力变化,进而牵动头部、腰部、背部肌肉剧烈收缩,甚至可能造成肌肉损伤、骨折 、腰脱等情况。开车因打喷嚏全身收紧,还会引起头部、上肢、下肢等系列反应。

    头部:打喷嚏时,下意识弯腰、缩脖、低头,导致驾驶人视线偏移前方道路,对前方突然出现的车辆、行人躲闪不及。

    上肢:打喷嚏时,出现双手同时离开方向盘、一手扶方向盘一手捂口鼻、扭转身体取纸巾、手肘环绕口鼻等上肢动作,极易造成视线遮挡、方向盘扶握不稳,导致车辆行驶方向偏移,碰撞周围车辆及道路设施。

    下肢:驾驶人在坐姿位下打喷嚏,随腰肌、背肌收缩,为减小胸腹腔气压变化,可能牵动腿部下意识蹬踩踏板支撑身体,导致油门刹车踏板误踩、车辆突然加速行驶,加剧追尾风险。

    4.连续打喷嚏,难以稳定控制车辆

    鼻粘膜在持续受到过敏原刺激,或者前一个喷嚏没有很好清理鼻腔时,会出现阵发性打喷嚏(连续5个以上),连带身体哆嗦、颤抖。驾驶人连续打喷嚏时,可能导致方向盘偏移,引发追尾、碰撞事故。

    过敏高发季出行安全提示

    (一)总体出行原则

    1.禁:身体不适切勿驾车

    安全驾驶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生命的尊重。每次出行前,驾驶人都要确保良好的身心状态。身体如出现晕厥、恶心、乏力、睡眠不足导致身体疲劳等过敏引起的不适症状时,要果断放弃驾车,从源头杜绝带病上路。

    过敏症状患者谨慎评估身体状态确需开车时,务必做到“三少”原则,即少开车、少开长途、少开夜车,尽量选择乘车出行、公交出行。

    2.防:做好防护,规划出行

    做好个人防护,阻隔过敏原。过敏性疾病患者通过佩戴口罩、密封式护目镜(有硅胶保护套,紧密贴合眼睛,保护眼睛粘液),穿长袖透气衣物等方式物理隔绝过敏原(车内、车外)。选择佩戴框架眼镜而非隐形眼镜,减少对眼睑等部位摩擦。驾车时,要保持口罩与面部贴合,阻隔水汽上升,防范眼镜起雾影响行车观察视线。

    关注花粉监测信息,规划出行时间路线。过敏患者原则上减少户外活动,确需驾车出行时,提前规划出行时间及路线。提前查询出行区域花粉浓度监测预报,尽量避开10点至17点花粉浓度较高时段。选择出行路线时,注意避开公园、户外、郊区等过敏原集中的区域。

    3.清:提前检查车辆,清理过敏原

    检查车辆密封性。为有效阻隔车外过敏原,一要定期清理车辆冷凝管、水箱内污垢、花粉、柳絮、尘螨等附着物。二要定期清洗车载空调,定期对空调滤芯、滤网进行消毒保养,避免长时间使用沉积大量灰尘、尘螨。三要检查车厢密封性能。日常清理车门密封条以及车窗、天窗导轨上的灰尘杂物。一旦发现密封条老化、开裂,要及时换新。

    清理车内过敏原。车内密闭空间容易藏匿、沉积尘螨等过敏原,空调、加湿器等位置还容易成为细菌滋生地。要经常打扫车内卫生,尤其是注意清理地板、储物格和座椅缝隙内的皮屑、食物残渣、杂物碎屑、动物毛发。收起毛绒玩具、羽毛装饰物、含毛地毯坐垫。

    4.避:行车停车避开过敏原

    避免开车窗通风。过敏患者在驾车时,要避免开窗通风,加剧车内花粉浓度,加重过敏反应。通过开启空调内循环,达到保温和车内气流循环作用,有效阻隔车外过敏原。

    避免在树下停车。过敏患者优先选择室内停车场,避开在公园、郊外等树木密集、过敏原集中的地点。

    (二) 过敏不适症状预防与应对

    在驾车过程中遇过敏原引发身体不适情况时,驾驶人要做到“稳方向、减速度、靠边停”三部曲,即第一时间双手控制方向盘,同时平稳降低车速,观察周围车辆、行人情况,确认安全后靠边停车,将车辆停在不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方。如身体状态严重不适难以移动车辆,停车后要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拨打求救电话。

    1.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应对

    提前预防过敏症状。对于有季节性过敏史的患者,在过敏季来临或接触过敏原前,可以提前准备常用过敏药物,以及滴眼液、鼻腔喷雾等应急药物。

    驾车过程避免分心。驾车过程中挠痒、拿取纸巾、擦拭分泌物等小动作是典型的分心驾驶。开车过程中要保持全程专注,双手扶握方向盘,准确控制踏板,确实难以忍受时,要在安全地点停车,排除干扰。

    2.药物反应的预防与应对

    避免药驾。抗过敏药物对驾驶人注意力、反应力、应激反应能力以及精准操纵车辆部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研究显示,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的半衰期一般为12~15小时,服用后一般需经过5.5个半衰期药物才可在体内消除。也就是说服用抗组胺药在82.5小时内(3.43天)都会存在药物反应,不宜立即驾车 。建议过敏患者在停药后至少4天后恢复驾车,即便是第三代抗组胺药物(非镇静类)不良效果较轻,其药驾隐患也不容忽视。

    3.开车打喷嚏的预防与应对

    按压人中穴,减轻喷嚏感。喷嚏反射不是一触即发的,而是要经过神经、呼吸、肌肉三大系统的协同运作,在胸腹腔积攒到足够气压时,才会发生非自主排气。为防范打喷嚏导致的驾车危险,在喷嚏呼之欲出的时候,驾驶人可以单手按压人中穴(位于鼻子下方、上唇和鼻梁之间凹陷处),影响神经反射,从而缓解或延迟喷嚏打出。

    (三) 春季骑车出行提示

    春季骑行通勤、出游成为更多人选择,但对于过敏体质者来说,骑车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过敏风险。无论是电动自行车还是自行车,骑行时由于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长时间靠近机动车道,容易吸入大量汽车尾气、空气中过敏原和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此外,骑行过程中汗液增多也会增加飞虫叮咬和皮肤敏感的风险。那么,骑车出行需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呢?

    1.做好物理防护:

    • 佩戴防花粉或防PM2.5的口罩(N95或医用外科口罩),减少吸入过敏原。穿戴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防止花粉附着或蚊虫叮咬。


    • 自行车骑行人佩戴护目镜(或防风运动眼镜)、面罩、头巾,以降低致敏物迎面入眼的机会。

    • 电动自行车骑行人佩戴全盔或带有面罩的骑行头盔,减少面部直接接触外界空气。

    2.优化骑行路线和时间

    • 优先选择空气流通好、绿化较少的道路(如非机动车专用道),减少花粉接触。

    • 适当降低骑行强度,避免高强度运动后汗液持续刺激皮肤。

    过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除了当前的花粉过敏,接下来柳絮、尘螨、蒿草等典型的过敏原也将陆续到来,成为交通出行必须面对的课题。在此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过敏出行勿大意,交通安全记心间。

    参考资料

    1.苏菁菁.为什么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了[N].科技日报,2024-04-16(008)

    2.Wang J. Sun M. Li G. Yin D. Hu C. & Sun J. (2023). The Spectrum and Age-Sex Patterns Among Outpatients with Allergic Diseases—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2018–2021. China CDC Weekly 5(31) 681–686.

    3.四川成都发布《2025公园城市花粉指数》应对春季花粉过敏_人民日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207250-500006082847

    4.张晴丹.过敏的人为何越来越多[N].中国科学报,2023-09-25(003)

    5.叶满山.大数据揭秘花粉过敏为何日益严重[N].医学科学报,2024-08-30(006)

    6.赵德䴖宇,叶彩华,王宇飞,姚轶锋.京津冀地区气传花粉数据分析[J].植物学报,2021,56(06):751-76

    7.北京花粉高峰期比去年提前4至7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158722172037341&wfr=spider&for=pc

    8.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21A08ZI800

    9.刘祖国,姚勇,孙秉基,孙兴怀,谢汉平,王红,万修华,崔敏,陈龙山,张梅.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09):694-697.

    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333287335379284&wfr=spider&for=pc

    11.驾驶员被一阵阳光刺了眼,“瞬盲”致小轿车撞上路边大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233295525850185&wfr=spider&for=pc

    12.顾瑜蓉,李华斌.《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解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2,22(02):209-211.

    13.别让过敏“偷”走你的春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791329245504834&wfr=spider&for=pc

    14.Wilken JA,Berkowitz R,Kane R.Decrements in vigila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ssociated with ragweed-induced allergic rhiniti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2,89(4):372-380.

    15.倪璟滋,万文锦,程雷.变应性鼻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2,36(03):110-115+122.

    16.刘花,宋锦晖,兰宁,等.过敏性鼻炎对老年人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5,22(01):112-115.

    17.岳胜清,任贤灵,罗通勇.变应性鼻炎对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15):1336-1339.04.

    18.钟铭恩,洪汉池,袁志群.愤怒情绪对驾驶行为影响的实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25(10):6-11.

    19.孙舒放,Chris S. Dula,Cristi L. Adams.1282名驾驶员焦虑水平与危险驾驶关系研究[J].广东医学,2009,30(10):1413-1415.

    20.曹斌.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01-202.

    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830689755891942&wfr=spider&for=pc

    22.https://mp.weixin.qq.com/s/M4HKy38D6dBQOWxBUG8G-Q

    23.李华斌,王向东,王洪田,谭国林,陈建军,徐睿,孟娟,张维天,杨钦泰,邱前辉,唐隽,叶菁,王德辉.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03):149-156.

    24.敬春艳.抗过敏大作战:抗组胺药解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4,21(10):124-126.

    25.王成硕.抗组胺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1,26(05):253-254.

    26.服用抗组胺药后开车危险[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03):600.

    27.打喷嚏撕裂内脏,这种常见行为隐含想不到的风险- · 科普中国网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510449

    28.打喷嚏撕裂内脏,这种常见行为隐含想不到的风险- · 科普中国网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510449

    29.打喷嚏耳朵疼怎么回事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12236646742920611531

    30.健康生活 | 一个喷嚏竟使女子腰椎骨折,喷嚏的威力有这么大?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9480212

    31.http://hn.cnr.cn/hnxz/aq/201301/t20130111_511756406_1.shtml

    32.“药驾”预警!吃了这9类药后开车得注意哟!- · 科普中国网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492206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驾驶人安全研究部

    声明:如需转载或开白名单,请留言联系获取授权!转载须在文首标注来源交通言究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90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oy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