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服务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 天津大学明东团队:脑机接口编解码专用芯片“脑语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4 20:20:06   浏览次数:3  发布人:966e****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2025科技有爱共创美好世界3月29日由中国残联主办、北京市残联承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了15个 2025科技助残创新案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天津大学明东团队的“脑机接口编解码专用芯片‘脑语者’”天津大学明东团队技术名称:脑机接口编解码专用芯片“脑语者”技术内容:能识别头皮脑电中极微弱的神经信息,高效解码用户操作指令,极大提升大脑与机器间的通讯效率,在肢体残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5

    科技有爱

    共创美好世界

    3月29日

    由中国残联主办、北京市残联承办的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发布了15个 2025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天津大学明东团队的

    “脑机接口编解码专用芯片‘脑语者’”

    天津大学明东团队

    技术名称:脑机接口编解码专用芯片“脑语者”

    技术内容:能识别头皮脑电中极微弱的神经信息,高效解码用户操作指令,极大提升大脑与机器间的通讯效率,在肢体残疾、听力言语残疾和孤独症康复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今年两会期间,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展示了全球首个可开源的“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metaBOC,该系统由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协同开发。

    片上脑-机接口,是利用体外培养“大脑”(如脑类器官)与电极芯片耦合形成的片上脑,通过编解码及刺激-反馈实现其与外界信息交互的技术,是脑机接口领域的一个重要新兴分支。

    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物理场促进人源性脑类器官生长发育的作用,厘清了低强度聚焦超声对大脑进行调控的原理机制,为片上脑智能交互系统metaBOC提供了具有更好智能基础的培养“大脑”。实现了培养“大脑”对机器人避障、跟踪、抓握等任务的无人控制,完成了多种类脑计算的启发工作,有望对混合智能、类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推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脑机接口作为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关键技术,可实现大脑信号的读取、解码与指令转化,其应用场景广泛,横跨医疗健康、教育、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认为,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可以与人工智能结合,推动脑机接口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场景创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实验员正在给天津大学学生授课。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由明东带领的团队,是国内从事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团队之一,成员汇聚了各类国家级人才,平均年龄仅有37岁。

    “近20年来,我们一直在从事智能人机交互、新一代无创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明东说,目前团队已经构建了集核心器件、关键技术、系统应用于一体的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突破我国在智能人机交互领域“卡脖子”瓶颈,成果已经应用于载人航天、特种作业、医学教育、临床康复等重要领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实验员在天津大学实验室内给学生授课。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走进位于天津大学的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头戴脑电极帽,目光汇聚于电脑屏幕上,并不需要双手的操作,就能够用“意念”控制无人机稳定地飞行。过去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这里成为现实。

    明东表示,当下,脑机接口发展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谈及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明东语气里充满信心。他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正在孕育发展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建立脑机自然交互模型,逐步实现意图的自由表达。同时,脑机接口的应用场景逐渐拓展到医疗、航天、工业、生活等多个领域,未来可能会惠及万千家庭。

    “未来,通过进一步加强脑机接口底层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围绕重大工程应用转化需求,将驱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脑机接口技术将有望在医疗健康、学习教育、生产生活等领域实现突破,让人类探索更广阔的认知与能力边界。”明东说。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一个个“科技热词”引发会场内外热议。明东表示自己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脑机接口作为变革性人机交互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希望我国进一步加快布局脑机接口这一国家战略急需专业设置,构建人才长周期贯通培养体系,为脑机接口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来源:综合新华社、博而雅科技等

    编辑:张雪飞

    审核:张競丹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66e****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oy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