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河南国培(2024)”农村省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如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滋润着我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探索的心灵。从开班典礼的那一刻起,我便深知这将是一段收获满满的旅程。
华东师范大学张文国副教授的致辞,让我明晰了此次培训的深远意义与目标。他所提及的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学习来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学视野以及提升教学技能,恰是我在教育工作中渴望突破的关键所在。而他随后的《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讲座,更是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关于法律认知的盲区。那些真实案例的深入剖析,使我深刻领悟到依法执教和保护学生权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为我日后的教育工作筑牢了法律根基。
上海师范大学丁炜副教授的讲座,则将我带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他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新在哪?》的深度解读,从学生思维能力、阅读策略到大评估单元等多方面,为我开启了对新教材教学的全新认知大门。他所阐述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以及高效提问的技巧,犹如一把把钥匙,有助于我开启学生们思维的宝藏。尤其是他对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的强调,让我意识到创建思考型课堂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能够成为主角,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充分激发,真正成为思考者与发现者,而我也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与陪伴者。
培训第二天,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李伟忠特级教师的讲座《变革教学方式、培育核心素养》,无疑是一场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盛宴。他提出的从“问题集式”教案转向“任务驱动式”教案的理念,为我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上提供了崭新的思路。通过一个个具体详实且生动诙谐的教学案例,我清晰地了解到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法与要点,明白了任务内容与学习提示的有机结合以及学习任务风格一致性的重要性。他从“任务驱动、高阶学习、一课一得”三个维度阐述的通过语文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更是让我对教学思路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们在任务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中积极探索、不断成长的画面,而我也将在这样的教学变革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此外,此次培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股强大的浪潮,正席卷着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它可以作为智能教学助手,协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制定。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精准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优势与薄弱环节,从而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例如,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自动生成个性化的练习和辅导材料,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还能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它可以提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自然现象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VR技术,学生能够“走进”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同时,人工智能还能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我们也知道人工智能只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无法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心灵的滋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它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被技术所束缚。
回顾这短暂而充实的培训时光,我深感自己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着养分。它不仅让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质的飞跃,更在教学方法与实践操作上给予了我明确的指引。我深知,这次培训只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我重新出发的起点。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努力创建思考型课堂,积极变革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我会将依法执教的理念贯穿始终,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权利。我愿以此次国培为契机,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天地里,秉持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知与行相统一的信念,砥砺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培训中成长,在成长中践行,我们定能推动教育质量迈向新的高度,让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为学生们的未来铺就坚实而明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