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165《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十一卷-10
刘邦封侯
高帝刘邦开始封侯。萧何封为酂(zan)侯,所享用的食邑户数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经百战,萧何不曾有过汗马功劳,只是操持文墨发发议论,封赏倒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何?”
高帝说:“你们知道打猎吗?打猎,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而放开系狗绳指示野兽所在地的是人。现在你们的功劳就如猎狗一样。至于萧何,功劳和猎人相同啊。”
于是,群臣都不敢说三道四了。
张良身为谋臣,也没什么战功,高帝让他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地。
张良说:“当初我与陛下在留地(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授给陛下。此后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好有时能成功。我希望封得留地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高帝便封张良为留侯。
封陈平为户牖(you)侯。陈平推辞说:“我没有那么多功劳哇!”高帝说:“我采纳您的计策,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呀?”
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的举荐,我哪里能够进见啊?”
高帝道:“像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随即又赏赐了魏无知。
高帝由于天下初定,自己的儿子年幼,兄弟又少,以秦朝孤立而导致灭亡的教训为戒,想大肆分封同姓族人,借此镇抚天下。
高帝把楚王韩信的封地分为两个王国,淮河以东五十三个县封给堂兄刘贾做荆王;彭城等地三十六个县封给弟弟刘交为楚王;云中、雁门等五十三个县封给哥哥刘喜做代王;
胶东、胶西等七十三个县封给自己平民时与同居妇人所生儿子刘肥当齐王,百姓中能讲齐国话的都分给了齐国。
高帝由于韩信颇具雄才伟略,所辖地区都是天下可以驻扎重兵之处,令人放心不下。于是划出太原郡三十一个县为韩国,调迁韩王信去管理,防备抵御胡人,建都晋阳。
韩王信上书说:“韩国北靠边界,匈奴屡次进犯骚扰,都城晋阳离边塞遥远,请求把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作为国都。”
高帝允准。
感思:刘邦历经挫折,凭借驭人有术坐定天下。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赏赐,是一个让人开心高兴的事情,但是想要皆大欢喜可不容易。
分配不均,更容易激发人性中的贪、恶,好事变坏事。
“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季氏》中孔子的一段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强调了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人们更担心的是分配不均匀,而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
在任何社会中,资源都是有限的。然而,人往往更关注的是这些资源是如何被分配的,而不是总量有多少。
说到底,追求一个心理上的公平和正义,一个情绪价值。
刘邦有威信,能镇得住场子,摁得住群臣。
在分封文臣萧何时,引发将领们鼓噪,将领们认为自己提着脑袋,刀尖舔血,九死一生;而萧何在大后方,没有性命之忧,不过是写写算算,凭什么封赏在他们之上?
刘邦用猎人来比喻萧何,猎狗来比喻将领,敢这样说话,也只有爱洗脚见客的刘邦了。
相比张良和陈平的谦让,萧何没有让,萧何坦然接受了。皇帝没意见,其他人有意见也不能怎么样。
但是,萧何忽视了人心,人性,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高台之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安全隐患增加。所谓有得必有失。
反观张良,刘邦要授予他三万户,在齐地随便挑。张良推让,而且话说得非常真诚,非常感人。
臣起下邳,与上会留。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我都感动了,老铁!
再看陈平,对赏赐也是一番推辞,此非臣之功也。说没有魏无知,哪有我的今天。连带魏无知一起受赏。果然是分猪肉分得大家皆大欢喜的陈平。
其实分封的时候,刘邦分给张良三万户,萧何是八千户。在刘邦心里,两人就不是一个量级。
前面笔记我们曾说过,张良是刘邦团队的核心战略家,定的是宏观大方向;而萧何是钱粮后勤的具体执行者,是刘邦的贤内助。萧何做的事情都是琐碎的,不显山不露水的。
因此,张良受封三万户,大家没意见,而萧何受封八千户,将领们就有意见。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一个战略谋划,一个后勤保障,一个攻城略地。
刘邦打天下的铁三角,缺一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