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晚七点与儿子去图书馆值班,原本只想将广州图书馆送过来的图书上架即可,但仔细一看有点不太好放。于是我俩商量决定,重新整理几座书架。没曾想到才归类整理好两座半“B——哲学和宗教;R——医药、卫生”两类书籍,一抬头已近十点。回到家已是十点半,我对儿子说:“儿子,妈妈今天还没完成简书创作日更,由你来写一篇,好不?”儿子欣然应承,于是有了下文。
——题记
今天这种感觉,是自某个时间点开始很少有的了。十二年来,每次我对图书馆的记忆都是很热闹的:我整理图书,读者在桌上看书,常客在自助机前借还书,若有什么别的事情,电脑前自有专人处理。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本来热闹的图书馆渐渐冷清下来(尤其是自助机坏了)——虽然人还是很多,但确实寂静下来了——或许是本来和我一样的人都长大了吧?也许是本来还稍有闲暇的人都忙起来了吧?在快节奏的今天,一切似乎都合理起来。
当年年幼的只能在后台整理图书的我也终于到了坐在电脑前的时候。就这样每天帮读者借还书籍,每天用火绒扫一遍电脑顺带处理一些有的没的事情,这就是我在图书馆的日常了。我妈在的话还好,别的学生(和我一样啊)义工会自动工作,书不需要我亲自摆回书架上;但凡我妈不在,什么活都落在我头上了。这样的生活,固然很累,但也很温馨:图书馆于我早已不是什么工作,而是我真正生活的一部分了。话或许可以这样说:图书馆就是我家了。
今晚又一次值班,没成想走上了前些年一个大学生曾走过的道路:把书架上的书搬下来——分好类——再分门别类地摆回去——这就是新的工作了。如今长大的通常坐在前台电脑前的我终于回到了当年年幼时在后台整理图书的工作前。但能帮上忙的熟人已经没有多少了——我对“临时工”能做多少工作表示怀疑。
搬下来。挑出来。放回去。这是今晚只记了两个志愿时却做了三个半小时的工作。虽然摆上去的书只有两座半,但搬下来的书可不止这些了。可以说是久违地做起了记忆中没做过行为却很熟练的工作,久违地感受到心里没有却感受过很多次的劳作的感觉,久违地……没有见到当年的同伴啊。
重新感受到熟悉的气息,我几乎要流下泪来。小学是这样:无论文章写得再怎么好,心底再怎么怀念,但算得上熟悉的同学,我敬爱的与关心我的老师,都不会再回来了;初中是这样:无论再怎么不舍,亦或是再怎么期待与室友考上同一所高中,回不来的终究是回不来了;哪怕是可以再见,也回不到当初的关系了。图书馆也是这样……。
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吧。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着走,似乎知道又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为了眼前的“苟且”、理想中的“诗和远方”。学生学习、工人上班、老板领钱……日复一日却又不敢停下来啊。
或许只有在图书馆,我才能在付出中,在劳累中找寻到这样的温馨吧?也许这就是图书馆名字的意义吧?——步客之舟,不止是一抹小舟,更是永远的避风港。就在这不断的劳动中,也许一切没有的终将会有吧。
不知觉间,十二载曲水流觞(?):
去过之处早已遗忘,只有图书馆在记忆初始处荡漾。
忆起听过的每一个故事,攥着经我手的每一份《南方》;
怀念墙壁上的洁白书架,还有窗边飘落的幸福安康。
漂流出的书籍从未回返,流动图书馆不再流淌;
昨日拂去之尘土,也曾是照进心底的太阳。
享受平日借还书的劳苦,热爱闲暇的摸鱼时光;
所有人的活动不会再有,同时不见宁静与熙攘。
门外音响依旧,门内来来往往;
此刻风景如画,更添满目琳琅。
风推着落叶走,雨不断织与纺;
遮掩光阴匆忙,留下我心暗伤。
才入此番故土,又想彼岸归航;
何时再见一面?梦中的图书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