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天人互泰”的出处
翻开中国哲学史,古今“天人观”主要有:天人合一、天人之分、天人感应、天人相胜、天人互泰等。其中,从“天人合一”到“天人互泰”,是穿越近千年的同脉衍进。
据考:“天人合一”一词最早见于北宋张载的《正蒙·乾称篇》(约公元1076年)中:“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而“天人互泰”一词,则最早于公元2015年出现在广东罗定哲庐(哲寓)门前的石刻上,后又见于庐主梁缺(梁之永)的《天人互泰》中,他指出:“天人之道,从惟变所适、惟变不朽到惟适而安、惟谐而常。与天为善,其趣无穷,与地为善,其益无穷,与人为善,其乐无穷。天人互泰,方存浩长”:“格物及已,致知至善。恪命守道,天人互泰”。(芝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