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今日天气不错,去爬了霞幕山。
其实,本来只说去看看陆羽古道,我实在是太天真,居然相信了,古道就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走两步意思意思。当时可真没细想,至今还能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道,基本都隐匿在山林之中。
果然,到了之后发现,陆羽古道,是进入一座垂直高度408米,至少要走10公里的山路。一路向上,是漫山的千亩竹林,还有茶树层层。景致很好,只是,事先没做好登山的心理和装备上的准备。
但,既然来了,那就上吧。
这条古道宽不足两尺,基本是用就地取材的石头铺的,抬头望一望这蔓延上去的山路,真的不想爬。所以,我只管低头走路,数着台阶,专注在向上攀升的每一步上。脑中想着,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踏着这条路,上山、下山、割竹子。
陆羽也曾这样寻茶、访茶和种茶。
还有颜真卿,他曾担任过湖州刺史,和陆羽经常结伴寻茶,隐士张志和、皎然师父也一起。想必,这条路,他们都曾来过。想到这,我又有了继续爬的劲。
漫山的树枝叉叉上,三步五步,系了各户外徒步队的五彩布条,上面写着队伍的名字,什么鲤鱼、鳝鱼的,名字起的也是很随意啊。不过,路是不会迷路了,有这些布条的指引,一路跟着走就行。
边爬山,边忍不住唱起了周杰伦的《爷爷泡的茶》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他牵着一匹瘦马在走天涯。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他满头白发,喝茶时不准说话。
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爷爷抽着烟,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
不禁想去探寻,陆羽为什么写《茶经》?
为什么这样爱茶?怎样成为了“茶圣”?
他是唐朝人,幼年被龙盖寺的智积禅师收养,因而从小就接触了寺院的茶文化,为智积禅师煮茶,逐渐培养出了对茶的浓厚兴趣。二十几岁时正值“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来到了湖州的苕溪定居,一待就是37年。期间,结识了皎然禅师,他是一位得道高僧,并且非常爱茶、懂茶。他对陆羽写《茶经》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支持,也包括经费上的支持。
《茶经》首次系统总结了茶的性状、产地、采制、烹饮等方面的知识,使茶由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升华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象征。
可以说,是陆羽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的先河,确立了茶道精神,为后世的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茶道,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通过品茗论道,可以净化心灵、提高道德修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茶经》中,陆羽就提到,茶,最适宜“精行俭德”的人饮用。这里的“精行俭德”可以理解为:
精诚专一、践行自律、品性俭朴、淡泊守德。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茶道精神的核心,人们可以通过饮茶来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行为和高尚道德的人。
“精行俭德”之人,就是指,那些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精行”包含着一种屏息凝神、一丝不苟、近乎苛刻的虔敬精神,“俭德”则包含的是由奢入俭、去繁就简、返归于俭朴的生命追求。
反映了陆羽对于茶人行事和品德的要求,即在采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要精益求精,同时保持节俭和淡泊的德行。
茶经中,陆羽提倡的不仅是“精行俭德”的精神,
更是“比睽节鼎”的中国茶道精神。
“比”卦,外在的平和与友善,内在的原则与底线;
“睽”卦,克己慎独,一人喝茶,越喝越真切,越喝越清醒;
“节”卦,控制欲望;
“鼎”卦,即为鼎新,也有定鼎基业的意义,
在茶道中,“鼎”就是责任与担当的精神。
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茶道精神和茶文化,
以后继续深入探寻。
虽然是冬日,这一路,硬是出了很多汗,蒸发了,冒着热气,走到了山顶。
此时,非常想来一杯热茶。
一抬头,就是一座茶室。
于是,拿了个瓷钢杯,用竹编壳的保暖瓶,泡了一杯热热的红茶。
举起茶杯,仰望天空,向皎然师父,陆羽致敬。
念上几句皎然师父的诗: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一月一,登高望远,祝大家新年快乐,
开启勇猛精进的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