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面对世俗的不解和排挤,诗人并未有丝毫动摇,他坚守自己的信念,深知人间已难觅知音。于是,他选择一条孤独而坚定的道路,开始向超现实的境界去追求真理。
诗人决定渡过沅水、湘水,一路向南去寻找舜帝重华,并向他陈辞,诉说自己的冤屈和抱负。
诗人历数夏商周数代王朝的兴亡事例,陈诉肺腑,反映了诗人对暴政和淫乱的批判,以及对明君贤臣的向往 。
陈辞完毕,诗人转而借幻想的形式遨游天地,上下求索,以寻找志同道合的知己和实现理想的途径。
跪敷衽(rèn)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鹥(yì)兮,溘(kè)埃风余上征。
我跪在地上铺开衣襟,恭敬地陈述我的衷肠。我已得到中正之道,心中坦荡无愧。架起八匹玉虬所拉的云车啊,让清风带着我向上飞翔。
这句表达了诗人坚守正道、心怀坦荡的决心,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朝发轫(rèn)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xuán pǔ)。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yān z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这段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饶和坚定信念。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zhǔ)。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先驱,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鸾鸟凤凰为我在前戒备,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这段描述了诗人在遭遇忧愁后,决心继续前行,不畏艰难,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追求。
诗中通过神奇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如让马在咸池饮水、折若木遮挡太阳、神灵为前驱和随从等,描绘了诗人准备继续前行的壮观场面。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即使日夜交替,也要勇往直前的决心,命令凤鸟展翅高飞,不停歇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yà)。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hūn)开关兮,倚阊阖(chāng hé)而望予。时暧暧(ài)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hùn)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啊,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喜欢遮掩美德,妒忌贤良。
这段描述了诗人面对世事的纷扰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旋风、云霓的聚散,以及诗人请求天门守卫开门却不得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世道混沌、美德被掩盖、贤良被妒忌的悲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失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品德的坚守。
然,面临艰难险阻和人生困惑,诗人并未选择放弃,而是始终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继续求索。但理想的世界也并非完美。
诗人原以为理想的世界应该是光明磊落、美好无暇的,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天上人间,都是一样的混浊,蔽美称恶,嫉贤妒能。这与他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差甚远,怎能不令他失望。
那么,接下来,关于这段诗人又是如何叙述的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