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得空约闺蜜去看了电影《好东西》。情节很精彩,涵盖了当下一些比较流行的话题,用风趣幽默的对白和轻松愉快的方式演绎关于单亲妈妈、男权主义、原生家庭、网络暴力以及孩子的教育方式等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情节,让人搞笑的背后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东西”?
好看的、好用的、好吃的、好喝的……,凡质量好的,都是好东西。但,如果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这种物品本身的“优质”便毫无意义。又因每个人需求和喜恶、爱好的不同,对“好”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所以,东西的“好与不好”,因人而异。
男权主义
女主原本是一位很优秀的记者,做事雷厉风行,颇有女强人之势。相反,老公工作一般,所以结婚生子后,老公在家带女儿,她继续在外工作养家,家庭结构是典型的“女主外男主内”。但是,这位没什么本事的男人却是位不折不扣的男权主义者,自己心里不平衡却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他提出了离婚。女主不得不放弃事业,做起了单亲全职妈妈。
当爹又当妈的双重身份练就了一位“全能女性”——不但会为女儿做108种面食,还可以自己修水管、自己装柜子,而且还能吓唬晚上跟踪女生的男流氓。
为母则刚,单身母亲更是强的可怕。男权社会里,女人想要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只能如此。
原生家庭
这位女生就是她的邻居——年轻漂亮的乐队主唱小叶。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组建乐队,靠演出在这个城市生活。她喜欢一位眼科医生,明知道他有别的女友,却还是会为他的一句关心幸福不已、因他的一句赞美而欣喜若狂。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缺失的关爱,让她自卑且敏感,对这位情场老手逢场作戏的甜言蜜语毫无抵抗力,因为她太需要被关心被肯定了。直到有一天对方以很委婉的说辞告诉她,只能与她保持这种不能公开的男女关系时,她才不得不面对现实——医生并不爱她。但是她不但不恨那位渣男,反而认为这样的结局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后来在女主的影响下,学会了爱自己,接纳自己,渐渐恢复了自信。
原生家庭的影响的确会渗透到人的一生中。建议建立准父母课堂,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网络暴力
女主的新工作是一家以女性题材为主要内容的自媒体公司,她将自己单亲妈妈的真实经历在公司的营销号上发表,包括自己与乐队鼓手的私生活。但账号涨粉的同时也招来“键盘侠”们铺天盖地毫无底线的各种恶毒的谩骂。就算是生活中无比强悍的她,也因此焦虑到夜夜失眠。还好这么多年的单打独斗修炼出的超强抗压体系和自我调节机制,让她很快走出阴霾,重新振作起来。
网暴可谓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利刃,“键盘侠”们只用动动手指就能产生致人于死地的力量。
教育方式
女主的女儿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一贯强势的妈妈却没有教出厉害的女儿,在班里会被同学欺侮,学校的活动也只能做观众。妈妈多年的付出也并没有换来女儿的感恩,总嫌她管得多。为了给她报特长班,女主想方设法的各种引导各种说教,可谓煞费苦心,结果还是未能如愿。直到跟着小叶接触到她们的乐队后,自己喜欢上了架子鼓,才同意学这个“特长”。但在她以乐队成员的身份登台演出后,却又放弃了,因为她觉得自己更喜欢做台下的观众,而不是台上的明星,然后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写作。幸运的是,她的妈妈也选择了支持她。
而在现实中,能如此幸运的孩子能有几个?教育严重内卷的社会环境中,又能有几位家长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
所以,究竟什么是“好东西”?
答案应是: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适合自己的、能为自己带来正面利益的、产生积极影响的、能让自我自由生长的,就是真正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