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雨点 通讯员 隋永见
2月8日,在山东省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亚男(化名)终于盼到了前来接他的亲人,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这一幕,感动了在场所有人。至此,去年冬天以来中心接回的7名流浪乞讨人员全部找到了亲人。
去年11月中旬,烟台市气温骤降,寒潮袭来,中心工作人员接到市民电话称在城乡接合部发现7名流浪乞讨人员。放下电话,工作人员立刻驱车前往将他们接回。
从发现到救助、再到寻亲,近年来,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用心用情将流浪乞讨人员的事一件件办好,让这一特殊群体也能享有家的温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救助保障有力度
为了给受助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中心服务大厅和受助人员生活区,均采用了“花园庭院式”设计,不仅建有受助人员标准间,而且规范设置了床位,搭配上家电家具,安装无障碍电梯,配备了多功能活动室、娱乐室和独立餐厅,能同时容纳60名受助人员接受照护。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受助人员的饮食健康和人身安全,中心采取每天岗位自查、每周科室普查与领导小组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受助人员厨房、食堂、生活区域等进行严格检查,落实物资仓库、办公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消防设施、器材配备情况、消防通道、消防安全标志等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在站的每一位受助人员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晓辉(化名)也是去年11月被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之一。刚到中心时,他因智力障碍且性格孤僻,排斥与人交流。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他洗澡、理发、换衣、送水、送饭;专业社工及时对他开展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细心贴心的照料,让晓辉逐渐放下了心理防备,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愿意主动和工作人员交流。在后期的寻亲过程中,晓辉提供的关键信息,帮助中心工作人员顺利为他找到了家人。
日常救助规范管理,救助服务更精准
“让更多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都能获得及时救助,是中心工作人员努力的目标。”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健表示,这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救助渠道、救助服务广度。
中心打造救助管理区域中心站,形成以市救助中心为“中心站”、各区市设立“救助服务分站”和“临时救助点”的“1+N”救助管理新格局,做到市、区、镇街协同联动、资源共享,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中心坚持使用“五个统一”,即统一文明用语、统一车辆标识、统一求助电话、统一工作着装、统一配带执法记录仪,积极争取市财政部门增加地方财政救助经费,更新救助专用车,并专门配备一辆专用救护车,在全市各大港口、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引导牌,定期巡查维护,确保救助力度一丝不减,救助对象一个不漏。
为保障救助工作精准高效,中心不断强化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管理服务监督,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求助接待的全流程都要求网络登记与纸质档案双同步,在实现救助人员登记信息全网络操作基础上确保每一个救助环节的服务情况都能在纸质档案中完整、准确显现。“目前,易走失人员、寻亲、托养、医疗救治、DNA采集申请、人像比对、落户安置等救助程序均实现档案痕迹化管理。”王健说。
为防止出现个别职业乞讨、强讨等影响公共安全和城市形象的现象,中心还积极协调公安、城管、卫健、妇联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工作,制定出台《烟台市关于引导社会工作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和未成年人救助服务的意见》,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救助管理服务,满足受助人员多元化需求。
优化智慧救助网络,信息核查更快速
不仅要给受助人员提供暖心的救助服务,而且要全力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中心制定了《甄别寻亲服务规范》和《护送返乡服务规范》,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基础保障工作。
亚男无法说话,并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寻亲小组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多次召开甄别寻亲研判会,在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上发布寻亲公告的同时,公安部门还为他采集了DNA。为尽快帮助亚男找到家人,在各方还没有消息之前,寻亲小组同步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多次向发现地派出所、救助地派出所同时发出人脸比对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工作人员寻亲无望,准备为亚男办理落户安置手续时,公安部门传来好消息,称亚男的人脸比对结果与山东临沂籍一名人员相似度很高。获得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刻联系户籍地政府,并将亚男的照片、视频发给当地村干部进行核实,最终确认了亚男就是该村走失了近8年的村民。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感人的一幕。
帮助亚男回家,只是中心应用大数据开展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中心不断优化智慧救助网络,帮助越来越多滞留在站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家。“不仅如此,对已经返家的人员,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回访,发现存在生产、生活及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困难的,积极协调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按照政策给予最大帮扶。”王健说。
对于如何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源头治理,王健表示,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的动态信息尤为重要。近年来,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流程重塑再造,推进“智慧民政综合支撑平台”建设,形成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的信息数据联通机制,依托“智慧民政”平台实时共享20个部门 “收入+支出+基本信息”30类政务数据资源,与公安、应急等14个部门(单位)共享社会救助数据,加强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将交通事故、公共安全事件救助人员、消防救援领域受灾人员等相关数据纳入归集范围,为开展线下困难群众救助提供有力的大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