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光伏+污水治理:“含绿量”节节攀升。
中新集团旗下中新绿发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方向,创新打造以“产业协同、循环利用、绿色低碳”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园占地约728亩、总投资约27亿元,由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热电厂等七个基础设施构建了以“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生物天然气利用”为核心,各设施有机互联,互为能量和原料提供者、互为废弃物处理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这里的生态湿地绿意盎然,很难闻到污水处理的气味。
污水处理厂屋顶上是一排排用来发电的光伏组件,这是目前苏州市最大规模的“光伏+污水处理”项目,也是江苏省首座完全按照太湖流域污水排放标准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够处理30万吨污水。这里主要收集处理苏州工业园区南部区域的市政污水和苏州工业园区企业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24小时不间断运行。
中新绿色能源(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负责人潘志硕表示,大约4.4万平方米的水池面积建设了5.72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以达到580万度电,约可以供6000个家庭来使用,标煤的减排量每年大约在1700余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约4700余吨。
在污水处理厂屋顶上铺设光伏发电组件,不仅最大程度利用了厂区可建设面积,实现了减污与降碳的双重效应,同时光伏板还能够遮挡部分污水处理池的水面,有效抑制池内水体藻类生长,减少了污水处理池水藻30%左右的生长量,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是如何处理并再利用的呢?
这是污水的取样口也是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第一道关口,污水来源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内8000多家企业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以及36万户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水经过一整套处理工艺后,会接受5项关键指标的检测,所有检测指标必须符合纳管排放标准,也就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之前的水质标准。
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经理徐超说:“在这里我们的COD化学需氧量指标是356毫克每升,通常情况下污水纳管的排放标准是500毫克每升,这是总磷总氮检测仪器,总磷的话目前是3.56毫克每升,通常情况下纳管标准在8毫克每升左右。”
这清澈见底不断流淌的,就是污水厂处理后的可回收利用中水。它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和降解、化学沉淀和过滤三部分而来。
中水水质如何?徐超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中水的溶解氧指标进行了现场检测。
徐超表示,一般要求中水溶解氧要大于1.5毫克每升,现在检测显示为6.73毫克每升,完全满足要求。
这些中水部分被回收利用,尾水通过再生水回用系统流入旁边面积超7000平方米的生态湿地,在湿地内水质经过自然生态调节得到进一步净化,最终通过输送管道流入附近河流。
污水处理完成后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烘干水分和加工处理,可以转化为干泥条,供旁边的发电厂焚烧发电,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宝茸表示,干泥条热值大概有2500大卡,相当于标煤一半的热值,把它跟煤掺在一起焚烧发电,日处理湿污泥500吨规模。5条加工线从2011年正式投产到现在,累计处理湿污泥量近165万吨。
除了处理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还设有专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该设施负责苏州工业园区7700多家商户和480个小区的餐厨垃圾,每天处理约500吨餐厨垃圾。
华衍环境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元宸表示,大概有10%~15%餐厨垃圾是没法处理的,会运到垃圾焚烧厂焚烧,剩下的90%左右全部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这部分消化后的渣可做成营养土,用于绿化堆肥,这部分的气态,液氧发酵之后,可做成生物质天然气,并入城市管网。同时沼液达到纳管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
不仅是餐厨垃圾,苏州工业园区修剪的绿枝和落叶等绿化垃圾也得到回收利用。绿化垃圾经过专业设备处理后,被加工成生物质燃料棒,热值在3000~3500大卡之间,相当于热值较低的褐煤,用作热电厂燃料。
黄元宸表示,生产出来的燃料棒目前市场价大概700~900块钱一吨,按照设计的处置规模,每天可处理100吨绿化垃圾,全年大约能做出生物治疗燃料棒1万吨。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探索创建近零碳基础设施示范区。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调研员陈霞表示,厨余垃圾处理,绿化垃圾处理,包括热电联产项目,还有污水处理厂项目,这些项目之间有机互联,互为能量和原料提供者,助力实现近零碳状态。
来源 |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