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问题二:陶行知先生翻了半个筋斗,把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了大胆创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这个创新有什么意义呢?请分享您的感悟。
[玫瑰]问题三:陶行知谈到“作假的教育”和“不作假的教育”,对此,请结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畅谈您想法。
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
斯宾塞是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倡导者,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将人的活动分为五类,这些活动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具体如下:
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养生保健)
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谋生)
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生儿育女)
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公民的权力义务)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休闲娱乐)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与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斯宾塞的这种教育观念对后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台梭利说,真正的教育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
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与蒙台梭利、斯宾塞的观点不谋而合。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针对的是旧教育的弊端:从前的书本教育就是以书本为教育,学生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是有地位的,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活用。从前有许多像这样的东西,非推翻不可的。否则不能实现生活即教育。
这一部分强调了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还是重在实践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