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服务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孔繁敏:人工智能与文科改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5 16:11:44   浏览次数:5  发布人:311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近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对教育的猛烈冲击,对人文学科的影响尤为突出,一时间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文学科的言论在坊间不胫而走。毋庸讳言,人工智能作为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人文社科领域也确实替代了许多过去需要人工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在流程化、制式化公文写作领域甚至超过了一般人工的水平,但如果就此而论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文学科恐怕为时过早。我们应在新技术背景下综合分析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近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对教育的猛烈冲击,对人文学科的影响尤为突出,一时间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文学科的言论在坊间不胫而走。毋庸讳言,人工智能作为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人文社科领域也确实替代了许多过去需要人工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在流程化、制式化公文写作领域甚至超过了一般人工的水平,但如果就此而论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文学科恐怕为时过早。我们应在新技术背景下综合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界的整体影响、对研究范式的影响等,就此,笔者想谈三点看法。

    一、文理科同等重要已有共识

    近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很多问题借助人工智能的工具可以顺利解决,尤其是 DeepSeek大模型已经可以创作出质量很高的人文作品,还能联网获取海量人文知识,因而有人产生轻视文科、压缩文科甚至替代文科的看法。这种看法当然是片面的,已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文科在培养人类情感、塑造价值观、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这些是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完全替代的。

    从学科发展的规律看,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文科,与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理科,一直是教育的基本领域。文理科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文理科发展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进行结构调整,但两者相互促进、均衡发展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而且基本形成共识。厚此薄彼或此消彼长的看法难免失之偏颇。

    二、文理科都面临优化改革的任务

    人工智能对文理科的冲击涉及多个层面与领域。文科专业,如文学、历史、艺术等,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较重;理科专业,涉及编程和数据处理等领域,同样受到人工智能的较重冲击。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着所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为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工智能对文理科的冲击进行量化比较,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如何推动学科专业优化改革以及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

    2023年2月2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其指导思想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推动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由此可见,文理科都面临优化改革的任务。

    三、文科优化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

    无可否认,在人工智能对文理科冲击背景下,综合多种因素,文科优化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相比之下,理科专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技术性与实用性,能够直接与产业和经济活动挂钩,工作效益明显;而文科专业则更注重人文素养和理论知识的积累,工作岗位宽泛,且短期内难以看到工作效益。文科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直接对口岗位较少,市场对这些领域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小,导致高校在文科的招生、就业、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受限。现在国内外的一些高校文科不景气或进行调整压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冲击,教育领域已开展新一轮的优化改革。文科的优化改革可以有多种方案,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学科教学,加强跨学科融合与教育创新,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便利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教师要首先学好人工智能技术,这样才能教好。达到这个要求不容易,但又是必须的。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与机遇。文科要扭转被动困难局面,焕发新的生机,必须结合自身状况与特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北京创新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齐泽垚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11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oy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