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养老金的17连涨,虽说涨幅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因为去年我们的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比较大,在养老金方面能够继续实现增长,对于广大的退休人员来说都是比较惊喜也是比较开心的。
最近人社部公布了一个发展公报,在这份发展公报中显示,我国目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亿两千七百六十二万人,而我们的养老金支出则是已经达到了5万多亿。平均到每一个退休老人的身上,每个人的平均待遇也就是一个月大概3350元左右。不过因为这个待遇水平是一个平均数,所以很多退休老人基本达不到这个数。即使是达到了,这个退休金的水平也只是满足一个日常生活的水平。
关于养老金,咱们国家是每年都在涨,为的就是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持续上涨的物价。而企业退休金今年也是实现了十七连涨,从2012年的1686元到现如今的2900元,不过,养老及你每年持续的增长,实际上对于养老基金也是一种负担和压力。基于这个情况,有相关的专家也给出了应对的一些建议。
第一位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姚洋教授,在他看来现在的社保还是太过于高大上了,一方面缴费的标准很高,很多人如果选择自己缴纳,经济压力是比较大的。而另一方面呢,人口老龄化加重,退休人员越来越多。而现在宣布停止养老金的上涨,相信大多数老人都不会同意。姚洋教授的大概意思是,现在的养老金总体来说太高了,必须进行改革,也就是停止养老金的上涨。不过这个建议,基本上是不太可行的。因为关于养老金的上涨与否,在十四五规划里也明确提出了,不会因为养老面临压力大,就停止上调养老金。
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位专家的建议,第二位专家是清华大学的杨洋教授。他和姚洋教授的观点还是很不一样的。他认为现在有很多的退休人员其实根本达不到退休金的平均水平,养老金的收入根本就不够用,养老金水平也比较低。不过随着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养老压力增大的确是必然的。为此,他也给出一个办法。是什么呢?原话说的是:如果钱不够用来养老,那还退休干嘛?老人没钱就不应该退休。也就是现在即将要实施的延迟退休,不过杨洋教授的观点是,到了退休的年龄可以退休,但是要延迟十五年去领取退休金。这中间空出的十五年,希望老人能够继续去工作,发挥余热。
不过这个建议其实也不成熟,为什么这么说呢?延迟退休已经是大势所趋的事情了。但是延迟多少年,怎么延迟到现在还没有具体地定下来。但是如果是按照杨洋教授的说法,退休以后十五年才能领取养老金,那就未免过于极端了。年纪大了,该去哪里工作呢?真的能够发挥自己真正的余热吗?市面上是否有适合老人的工作呢?这都是问题。
所以这两个建议,虽然都有可取之处,但是都不完善。关于这两个专家的建议,大家如何看待呢?你对养老金和以后的养老工作有什么好的见解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