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汾县邓庄镇张礼村的东北方,有一座颇具现代色彩 的四合院,全部由二层构成,顶层加盖了一层塑钢遮阳棚,是登高望远和品茗羿棋的好去处。本文主人翁梁广兴写字的故事,就是从这里传播到十里八乡的。
说到梁广兴坚持十年练字的事情时,人们常常会问他,这么大的年纪还练字是为了什么?他说,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梁广兴的家乡是坐落在汾河东边的襄汾县邓庄镇下院村,大运高速公路的霍侯路西侧。1938年出生的他,少年时期在家乡上了小学,四年级后辍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广兴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十五年。卸任后,村子里曾一度混乱不堪,上访的村民从乡找到县,又从县找到更高的地区,梁广兴临危受命,一口气又干了支部书记近五年。二十年的村干部生涯,让他痛切地感受到了文化低下的缺憾。对上级文件的理解和把握,处理事务的精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知识,有了文化,理解能力就强了,缺少文化,处理村中事务就没有高度,失去了工作的深度。这一遗憾一直深深藏在他内心中。从党支部书记的岗位退了后,他萌生了学习的念头,但四个儿女的成年,终年没休没止的劳作,淹灭了他的打算。
2011年,梁广兴75岁,前些年儿女们嫁′的嫁,娶的娶,先后各自成了家,土地也由两个儿子耕种了,学习的念头再次涌上了梁广兴的心头,他决定,提高文化知识,先从学写字起步,自己过去仅仅只读了四年的书,认识不了多少字,要把知识提高上去,就要先闯过认字这一关。在下院这样的小村子里,要想找到一本拿来识字的书还是不容易的,当梁广兴筹备着学习时,他十分犯难,一天,他忽然想到,儿子上学时曾用过一本《小学生字典》,自己是小学四年级辍学的,要学,就从这本《小学生字典》开始吧,他找耒字典,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土炕旁,开启了识字写字的历程。毕竟是70多岁的人了,握惯锄头的手拿起小小的铅笔,手指僵,关节硬,写字时手掌颤抖,写出的字,粗一笔,细一划,字体大的大,小的小,站在一旁的老伴心痛他,笑着说:你这哪里是写字呢,明明是画字哩,就是画字,画的也很丑啊。劝他老了就好好闲着,不要老了还折腾自己。梁广兴说,闲是可以闲着,但心中几十年的遗憾不能放弃。村里也有人笑话他是八十岁的老汉学吹鼓手,耳聋眼花不成咧。他的儿子听到村里的议论,回去家中劝梁广兴,说:老爸,你如果觉得无聊,每天打打扑克,下下棋,找人聊聊天不好吗?干嘛要费劲抄字典?爬在坑沿上一爬就是几个钟头,屁股下垫那么窄的小板凳,怎么受的了?这哪里是七十多的老人干得了的事啊。听完儿子的话,梁广兴笑笑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还是想继续写下去,识字少,文化低,影响当年在村里当干部时的工作,这是我心中几十年的遗憾,我也知道,这把年纪才开始学写字,学文化,对过去无以为补,对将来没有用处,但我也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古文,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现在抄字典,不但认识了新字,而且抄字词解释的过程中,也明白了不少道理,开阔了眼界,知道了过去不知道的知识,越抄越觉得自己的不足,觉得心里′越来越亮堂,虽然抄起来是苦点,累点,但其中乐趣也十分大哩。
在众说纷纭中,梁广兴一头扎进自己的小院里,每天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依旧爬在床沿边练字。在看似枯燥的一笔一划中锤煉字体。老伴则操持着一日三歺,尽力做着可口的饭菜。她说,人老了,能有个爱好也不容易,老汉写字太辛苦,要照顾好他的身体。一天,梁广兴去村委会办公室,看到了一本《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宣传材料,全书60万字,是县委宣传部下发各个基层党支部学习用的,他想,如果抄写一遍这本材料,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字,还可以系统的重温一遍党的历史,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啊。他随手又拿起一本过期的《求是》杂志,无意间一瞥,发现每两行字的宽度与自己用的稿纸几乎一样,他连忙找了本稿纸对比,果然宽窄都一样,而且上下两行中间的露白也不少,这个行距是不是可以用来练字呢,试了试,他开心的笑了,满行!当下,办公室值班人员就找来十几本过期的杂志送给了他。回家后,梁广兴兴奋的就着旧杂志抄起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时光匆匆,半年的时间过去,一本本过期杂志上布滿了铅笔构成的蝇头小楷,60万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硬是让梁广兴从头至尾抄写了一遍。这次抄写给梁广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他说,字上写字不仅仅是个新奇的过程,增添了练字的快乐,而且节省了一些费用,也把党的历史和功绩以特别的形式刻印在了我的心中。作为一个担任过20多年支部书记的我,虽然已退出了工作岗位,但仍然要时时关注村里的事情,及时向现任村干部提供想法和建议。
在平和、安详的农家小院里,梁广兴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后,重新踏上了抄写字典的征程,这次,他选择了《新华字典》。
从抄写《小学生字典》当中那些字词解释、词条等内容时,领悟了更广阔的知识层面,立下晚年专诸于字典修炼的决心。77岁那年,与他相守50余年的老伴去世,儿女们要梁广兴同他们一起生活,方便照料他,但梁广兴一一婉言回绝了儿女们的请求,孑然一身,仍旧居住在自己的小院,自己料理着自己的一日三歺,辛勤的耕耘在练字的岁月里。对老父亲刻苦练字的坚强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儿女们看在眼里,父亲的形象让他们敬佩不已,但老人的日常生活也让他们时刻挂念心头。81岁那年,梁广兴在儿女们的再三坚持下,答应了不再一个人的孤独生活,住进了邓庄镇张礼养老院,四个儿女高高兴兴的承担了每年一万四千多的养老费用。
在养老院,没有了操持一日三歺的劳累与琐碎,梁广兴把全部身心投入了练字。起初,他仍然像在家里一样,坐着小板凳在床上写,养老院负责人发现了他的情况后,特意为他搬来一张办公桌,同屋的室友,为了不影响他,每当梁广兴写字的时间一到,立即会主动的关掉电视。梁广兴经常去买纸笔的超市,听说他八十高令仍在坚持练字后,主动降低了销价,以成本价格卖给他抄写本和中性笔。
从古稀之年到耄耋之年,梁广兴老而弥坚,锲而不舍,用十年的漫长岁月,抄写了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等五部字典及60万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目前,正在抄写《新华成语字典》,现今,他的字架结构合理,浑然有力,朴拙中略显苍桑,形成独特的字体。他说,以字典练字,不仅使自己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字典里蕴藏的知识,也让自己不断开阔眼界,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同时,练字也让他的身体更健康了。目前,他正在抄写第六本字典一一《新华成语字典》。他说,要和时间赛跑,在去见马克思之前,一定要抄写完这部字典。
图文:陈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