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刘颖琪)“近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多样化、个性化,比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部分老人的就医陪诊需求日渐凸显,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上海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部部长王松华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基于上海养老服务现状,9月24日,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首次联合开展为期四天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公益性培训,赋能社区居家为老服务人才队伍。
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在沪首开,上海开放大学分批次培训五百人
王松华介绍,此次培训聚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护理站等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总计划培训500人左右,实现本市16个区全覆盖。
“我们想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赋能社区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在原有的为老服务技能基础上,实现‘一专多能,一岗多证’,为本市社区为老服务领域培育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陪诊员队伍,并通过培训进一步规范和厘清养老服务陪诊师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王松华指出。
上海开放大学自2021年起开展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已累计培养养老照护服务评估师、养老护理内训师、老年社会工作者等从业者5500余名,推动上海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本次培训内容包括养老服务基础知识和陪诊服务专业技能,主题涵盖陪诊服务基本流程、医疗就诊流程及注意事项、老年人心理护理及陪诊沟通、陪诊服务规范与法律责任等,内容兼顾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并体现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特点。
为老服务情怀为先,专业能力与责任心缺一不可
参加首批培训的学员辛晓(化名)是一名从事了多年护理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她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指出,在实际工作中,有陪诊需求的老人数量很多,他们需要的不光是“跑腿和代办”,更多的其实是心理上的抚慰与依靠。取得老人和家属的信任,搭建医生、老人、家属间沟通的桥梁需要技巧。此外,参与培训也是认为行业需要规范和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行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未来有志于从事养老陪诊服务的人们,王松华强调,首先要坚守“为老情怀”,为老服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充满爱心、耐心、同理心的人际互动行为;其次要培育“敬业精神”,为老服务工作要有责任心、敬畏心;第三要提升“专业技能”,陪诊师要具备过硬的本领与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陪诊专业流程,还要有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和陪伴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陪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