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也会出现了频繁地流动,尤其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更是如此,这样就会导致一个人会在多地都缴纳过社保。
年轻的时候,人们一般对社保不是太在意,认为自己离退休还早,所以对于自己多地缴纳社保的情况,以及这些社保信息如何归集,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考虑得比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距离退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近了,才猛然惊觉,是不是该考虑考虑退休的问题了?
是该考虑这个问题了,但应该更早就考虑,并做好规划,以便让自己的退休待遇最大化。不过能考虑总归还是好事,虽然晚了一点,也总比不考虑强。
最近,经常看到有很多人问同样一个问题:由于工作原因,个人在好几个地方都参过保,现在快退休了,应该在哪办理退休?在哪里领取养老待遇?社保关系应该往哪儿转呢?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会关系到每一个人退休后的养老待遇,而且这种待遇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人社部有关规定,如果一个人在退休时,在多地参加过社保,那么首先要看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是不是户籍地。如果是的话,那么就比较简单,就在在户籍地办理退休手续即可。
如果退休时养老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那么要看最后在哪个地方,累计缴费年限满了10年?那么最后一个累计缴费满10年的参保地就是办理退休手续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享受退休待遇。
当然,如果以上条件都不满足,社保部门会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在劳动者户籍地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当地退休待遇。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这里有三个要素非常重要,养老关系所在地、户籍地以及累计缴费满十年。
简单说,就是养老关系和户籍地是一致的,这个最简单,也没得选择,只能在户籍地退休。不一致的情况下,要关注累计缴费满十年这个指标。这个指标非常重要,取决于你能不能在心仪的城市办理退休手续。如果已经选择了一个心仪的养老城市,退休前就不要再到处跑了,坚持在这个城市缴费满十年以上,直到退休交满15年。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外出务工一般是选择大城市,至少也比自己所在的城市经济发达,否则也就没有必要外出打工了。能够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退休,也是外出劳动者非常期待的事情。如果自己年轻时,把青春奉献给了大城市,到老了还得回到小山村领取退休金,这确实是一件很窝心的事情。
如果想不窝心,就要提前做好规划,不要到要退休了才来临时抱佛脚,如果条件不满足,连弥补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对于当下的年轻人,不要再以年轻为借口,而忽略了退休养老这件事,只要未雨绸缪,才能决胜千里之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城市在非户籍人员办理退休时,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拿北京来说,在人社部的规定基础之上,又多加了一个医保的缴费年限条件,也就是说,在北京非户籍人员办理退休,要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是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其次退休前养老关系在北京且在北京累计缴费满十年,最后是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25年。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非户籍人员才具备在北京办理退休手续的基本条件。
同样上海也有类似的规定,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些特大城市有着非常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都在这些城市办理退休,也会给这些城市造成压力。当然,反过来讲,如果不在这些城市退休,对于用青春和热血建设这些城市的劳动者来说,又是不公平的。
不过,随着户籍制度的深入改革,以及养老全国统筹步伐的不断迈进,未来在不同的城市,养老待遇差距就不会那么大,在哪养老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