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我国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领取养老金(过去退休领取的一般称之为退休费)。改革以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尤其是的工勤人员,是不是跟企业普通职工领取一样的养老金呢?
说实话,大家领取一样的养老金其实是很难的。退休待遇的计算,主要还是看养老金的计算公式。
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编外人员。他们多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种情况下,退休时养老金待遇的计算使用的公式,就跟企业普通职工一样了。
可是如果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则是统一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规划,用机关事业单位统一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养老金。尤其是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还有十年的过渡期,实施新老办法退休待遇比较。确实养老金会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事业单位和企业实施养老保险缴费的时间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是从2014年10月开始的养老保险缴费,而企业普遍是从1991年开始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连续工龄,是统一按照有关规定视同缴费的。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由于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待遇,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一般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相对非常划算。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间较晚,因此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时间较长。相对养老金待遇会更高一些。
第二,补充养老机制。
除了过渡性养老金以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为了防止养老待遇降低,还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这是跟企业年金类似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机制。
企业年金,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按照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目前有10.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覆盖职工2710万人,累计结余22497亿元。
第三,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作用。
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中,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全国统一的。影响其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主要还是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能够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待遇计算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其实其工资待遇也是有国家统一规定的,一般待遇也不低,因此他们的缴费基数并不低。而相对于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而言,本身工资收入水平就不高,相对缴费基数一般按照60%基数缴费。这样养老金待遇就会低一些。
缴费基数,直接影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的多少、平均缴费指数的高低,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
缴费年限实际上既包括实际缴费年限,也包括了视同缴费年限。很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作年限动辄30多年到40年以上,而很多企业职工缴费年限往往只有15年,这样养老金水平肯定会低得多。
总体来说,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并不低。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大家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算是完全一致的,差别可能会在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