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送往机构养老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而另外一个数字是,现有养老护理员仅50多万,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在养老院里,护理员们守护着长者最后一程,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老小孩
洁净
很快,刚适应体力工作、疲惫不堪的护理员会发现,身体护理只是基础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还需要时刻关注老人在情感上的需求。
刚来的老人是孤独的。他们经常吃得很少,眼睛总是盯着房间的门口,每次见到护理员都问孩子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张洁会一遍遍重复家属探望的日子,有时候直接拿出手机让老人和家属视频。她也知道,有些老人是主动选择了养老院,不再给家庭增添负担,只是孤独的情感会不自觉地流露。
这种孤独可能会转变为对下次见面的憧憬,即使是患上了失智的症状,依然放不下对子女的爱护。
有老人把一星期的面包都攒下来,藏到抽屉里,等自己亲人来看望的时候,颤巍巍像变戏法一样掏出来,“给,这个最好吃。”有时还会把藏着的“珍宝”分给护理员。张洁每次收到这样的礼物都很开心,因为这是老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她知道,护理员和老人的亲密关系会减轻这种孤独感,成为另一种移情,很多老人对于护理员的依赖会超过真正的亲人。
有时候这种被需要并不能完全被满足。蒋奶奶是养老院里的弄潮儿,能够熟练地摆弄一部智能手机,但是也成瘾,一盯就是个把小时。护理员值晚班,总能看到她的房间有亮亮的荧光闪烁,流淌在沟壑纵横的脸上。大家哄她,每天只能充一次电,每次手机电量变红的时候,她才恋恋不舍地放下。
护理员看到了这种孤独。为老人建立一种新的社交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只是养老院的护理员,社工、同龄人都是这个网络里的一部分。开展各种茶话会、活动课,即使是简单的三三两两晒太阳,都很重要。护理员们在入院记录里了解老人的籍贯、性格、家庭背景,一方面经常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老人打开心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把兴趣相似的长者介绍给彼此——耄耋之年的交友对对碰。
图|长者们在聊天
在很多养老机构中,都形成了“老人照顾老人”的现状。根据2021年上海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统计数据,50-59岁的护理员占比高达60.5%。
在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吴心越进行田野调查的永安市,来自本地农村的中老年女性是养老机构护理员的主力,其中一家养老机构50-59岁的养老护理员占59.0%,60岁以上的占11.0%。她还曾把一位68岁的护理员邹阿姨,误认为在养老院接受照顾的长者。
*文中张洁、苏淑英及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