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则视频刷屏各大社交网站。
时值清华校庆110周年,一群70岁的清华校友激情四溢的唱着: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
看到这则视频的那天晚上,颇为震撼,这完全打破了我对年龄的固有印象——
原来人老了,并不是只有呆在家里盼着儿孙回家。
人老了一样可以活的很精彩,每天产出新鲜的想法、做研究、写报告,积极活跃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中,诸如此类的种种,让我备受鼓舞。
之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很多次看到80~90岁的老教授,提着布袋子,穿梭在教学楼间;总是被他们身上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打动。
那一刻我在想:等我老了,也要这么酷。
30岁的人,顶着生活的压力,每天都在盼着退休;
60岁的人,办完退休后,却精神奕奕活力满满,每天干劲十足…
恰逢上周跟朋友吃饭,席间听闻又有一位不到40岁的朋友「提前退休」了。
于是讨论起,大家好像都在向往「40岁退休」这件事。
然而,从我们的预期寿命角度来看,40岁还非常年轻,甚至只能算刚过完人生的一小半;现在退休,那对于未来几十年的养老生活要如何安排呢?
朋友的话让我眼前一亮——
他说:退休并不意味着要脱离社会,不工作,不赚钱;而是选择的自由度更广,可以去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做,但也许经济回报很低的事情;本质上,大家追求的不是退休,而是「有限自由」。
当然,朋友之所以能如此坦荡地发言,正是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几十年后的生活,准备了充足的「粮草」。
毕竟,40岁开始退休,大概率未来收入会相比之前断层下降;而很大程度上,物质层面的养老品质是跟经济挂钩的。
其中包括两方面:身体健康层面和精神层面。
1)身体健康层面
很多90后的朋友,已经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健康险保障,每年会主动去做个体检。
不同于长辈的「讳疾忌医」,这是个很积极的思维转变;
根据边际实验室的整理数据,东部沿海一线城市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3岁,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涨。
*图片来源:边际实验室
体面的老年生活,最先要保证的就是有个健康的身体。
2)精神层面
这方面就有点像我们开头说的,70多岁的老年人身上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积极。
这一点,建议大家可以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富足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们的老年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当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想要「体面养老」,大概率还是要从年轻时,就要积蓄力量,才能在年老时有钱花。
很多老年人都会面临一个困境——「寿命太长,钱不够花」。
也许,大家对退休后收入下降有一定预期,有个专门用来描述这个收入下降幅度的名词,叫「养老金替代率」。
比如退休前收入10000元,退休后养老金是6000元,那么替代率就是60%。
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架,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 70%。
以我们国家为例,虽然养老金的绝对金额已经13年连涨,但养老金替代率却呈总体下降趋势,目前只有40%左右。
剩下的缺口,就需要我们靠自己去解决,这也是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养老焦虑的一个原因——
只依赖社保退休金养老,大概率是不够的。
延迟退休、长护险、7普老龄化社会等,都能看到在此时代背景下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我们父辈,如今的养老现状正是建立在人口红利之上;少子化社会的到来,让我们这代人更加难以复制,他们的养老经验。
你现在是否有考虑过未来的养老问题呢?我们又能为「体面的养老生活」做哪些准备呢?
不如抽点时间,好好想想如何从长计议,在不确定中,依然保证自己过个体面的老年生活。
本文首发简七读财
(ID:jane7ducai)
每天一个理财小知识,让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