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孤单了一辈子,以前供养着侄子,想让他在俺老的时候能奉养俺,可如今俺真老了,却发现他夫妻双方有四位老人需要照顾。”小区里的韩大叔拄着拐杖摇头叹息着说,“俺怎么能忍心成为侄子第五位需要照顾的对象呢?可俺平常又很需要他来帮忙,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韩大叔父母去世早,他们的音容笑貌韩大叔只是隐隐记得,他和弟弟两人在福利院长大,两人相依为命,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都先后考上了中专,成了国家干部,又都各自成了家,过上了梦想中的幸福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韩大叔结婚刚三年,妻子骑自行车上班,在厂区里被一辆失控的卡车撞倒,又被车轮碾压,路过的工友将她紧急送到医院,可惜没抢救过来,不幸离世,得到消息赶来的韩大叔紧拉住妻子冰冷的手,久久不忍松开。
韩大叔沉浸在悲伤之中走不出来,想起以前对妻子的保证,就不打算再婚了,同事们劝他,说人还年轻着,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遇到合适的就再组建个家庭吧,可韩大叔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好像只有忙碌起来,才会把妻子忘掉,才没有空暇时间难受。
就这样,韩大叔习惯了独自生活,觉得没有家庭中的繁琐事情,倒也轻松自在,关键是领导觉得他工作努力,态度积极,让他当了部门的负责人,在家里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手头宽裕。
弟弟一家则和韩大叔相反,他们有个男孩,弟媳妇的父母身体也不好,夫妻俩还要照顾他们,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弟媳妇在街道上的小企业上班,弟弟在行政单位工作,两人工资都不高,还要养活一大家人,经济上经常捉襟见肘。
韩大叔经常补贴弟弟一家,侄子小时候的学费、书本费都是他出的,平常还给零花钱买零食吃,周末就带侄子去动物园游玩或下馆子改善生活。那时候刚开始流行游戏机,看到侄子喜欢,韩大叔跑到百货楼买了一台回来,看到侄子玩得高兴,韩大叔心里也美滋滋的。
春节一大家子人吃饭时,弟弟问儿子和谁最亲,儿子一指韩大叔,说和伯最亲。
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大学,韩大叔不但拿了学费,给了生活费,还亲自把侄子送到学校,临走时又给他买了几件衣服。
弟弟经常在儿子面前说:“你伯这辈子可怜,孤身一人,他对你也好,像亲儿子一样,你以后可要给他养老啊,要像孝顺我们一样孝顺他!”看到儿子爽快答应着,弟弟开心笑着对韩大叔说,娃心里有谱,你对他的好都记着呢!
说得多了,韩大叔的心里也不免有了期待,觉得平常对侄子的在金钱和精神上面的付出都没有白费,也就有了他理所当然要养我的心思。
侄子大学毕业后被本地一家公司校招做芯片开发,工资高待遇好,没多久又和一个女同事谈起了恋爱,两个人还提着礼物回来看过韩大叔,韩大叔给了女孩两千元见面礼,觉得女孩挺懂事。两人婚后就忙碌起来,工作生活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房贷压得两人不敢有丝毫松懈,慢慢回来的次数就少了,和韩大叔联系也不多,侄子春节回来吃团圆饭时,韩大叔明显觉得和他有了生疏感。
韩大叔说自己理解年轻人,都不容易,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
时光飞逝,韩大叔退休已经十年了,他发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好多东西自己不懂,也不会操作,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他给侄子打电话,让帮自己找个保姆,能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侄子听了,笑着反问韩大叔是不是想找老伴了?
没多久,韩大叔多次有病住院治疗,保姆嫌他事多,也不干了,做手术需要直系亲属签字,他只有给侄子打电话来处理。侄子跑得挺快,在医院里和医生沟通交流,跑上跑下办手续,还不停接电话,一会是公司通知上级领导来检查,让他快回,一会是媳妇说岳母头晕,问他在哪里,一会是学校老师打来的,让他抽空务必来学校一趟,孩子太调皮影响到其他同学了。
韩大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侄子两口都是独生子女,压力也很大,双方父母都是近七十岁的人了,谁有个小病小灾,都会叫他们去。工作单位里的同事们竞争也特别厉害,压力特别大,侄子都已经秃顶了,这种情况怎么好意思再麻烦侄子呢?
其实,韩大叔的侄子表现已经很好了,至少一个电话就能叫来,忙来忙去照应着,比有些亲生子女都强,可谓是知恩图报,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指望他,确实压力够大,这时候韩大叔再麻烦他,确实有些不妥。
韩大叔有三个办法可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一是考察几个养老院,选择价格合适,条件较好地住进去,自己的收入应该足够支付养老费用。二是找个老伴,答应对方只要用心照顾自己,可以继承自己的一部分家产。三是请家庭护工,平常能伺候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
侄子闲暇时间可以常来看看自己,韩大叔精神上也有个寄托,这已经是做得很不错了。
韩大叔现在才明白,指望亲戚养老,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幻想。